仁圣之本,在乎制度而已。从古至今,制度对于保证“天地人”和谐共处发挥着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。好的制度是一本万利的,亘古不变。
新中国成立之初,“温饱问题”是国家最大的问题。但自从推出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”的新制度,提出“交够国家的、留够集体的、剩下都是自己的”思想后,调动了全国劳动人民的积极性。至此不仅很短时间内解决了绝大多数人的“温饱问题”,而且让我们的食物品种越来越丰富。可以说,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”这个“包产到户、包干到户”的制度,是一个伟大的制度,是真真切切一本万利的制度。这样的一个顶层设计,彻底让我国农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1979年,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到深圳视察后,高瞻远瞩地在南海之边画了一个圈(经济特区),随之带动了中国经济连续多年以7%以上的增率高速发展,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。使我国从“一穷二白”跨步到如今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这种发展速度让世界震惊。可以说我们今天所能享受到的一切,无不受益于30多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制度。
同样,生活当中有无数的制度也让我们时刻受益——比如“新交规”制度的实施,使马路更安全;《食品安全法》从源头上确保了我们的摄入安全;《环保法》、《安全生产法》让我们的生活、工作更健康、更安心等等。
制度是一本万利的,大到社会国家,小到社区企业.。园区陈老师就经常讲“企业制度是一本万利的”。的确,对于企业来讲,承载着企业核心业务模式和管控模式的制度,是我们企业能够持续发展、不断壮大的不二法门。我们的企业管理,无论质量、设备、人资、产品、流程等切入点,都是以人性化为基石,在制度建设上通过“管好自己的行,理顺别人的心”、“建组织体系,理职责授权,定管理流程”,以点带面,逐步铺开,形成了具有企业灵魂的制度体系。
好的制度对企业发展是一本万利的。有一个故事,说从前有七个人住在一起,他们每天分一大桶粥。可是,渐渐地他们发现粥每天都是不够吃的。于是他们开始想办法——最早,他们用抓阄决定谁来分粥,每天抓一个。但是七周之后,他们发现只有在自己分粥的那一天肚子才是饱的。接着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。可是强权就会产生腐败,所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、贿赂他,搞得这个小团体勾心斗角、乌烟瘴气的。于是大家又开始组成分粥委员会及评选委员会,可是每轮互相攻击扯皮下来,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。最后他们想出来一个方法——轮流分粥,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6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。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,每个人在自己分粥的那天都会尽量分得平均,就算不平,也只能认了。这样大家快快乐乐,和和气气,日子越过越好了。亦然,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来自员工的抱怨和“上诉”,折射出我们的制度还不够清晰和高效。很多事情不是没有办法,而是我们一时还未想到。好的制度是能令绝大部分人折服并自觉遵守的,假如我们能像故事中那样拿20%的精力放在“管”、用80%的精力落在“理”上,制定出公平合理、奖罚分明的“分粥”制度,那不仅我们的管理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升,而且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。
真正好的制度是来自企业自身、是来自使用部门的身体力行。在创业、成长、规范化、精细化等发展的不同阶段,有侧重地不断调整和规范,并有效执行。使企业制度上升为员工共同的认知、意识及价值观,逐步形成适宜的、具有鲜明特点的企业文化。从“制度管人”升华为“文化管人”,真正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。这样一本万利的制度必将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无规矩不成方圆。好的制度能够让坏人做好事,坏的制度能够让好人办坏事。百年企业,绝不是资产和销售额的简单累加,而是厚重凝实的企业文化的积淀,是制度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良性循环。
制度建设,是企业一本万利的最佳投资。